【自序】
心中真诚、诚信、有信仰产生吉祥,吉祥源于真诚、吉祥源于诚信、吉祥源于有信仰。什么能代表真诚、诚信、有信仰?周文王说:“豚鱼吉,利涉大川”,文王举了河豚的例子。河豚从海里往长江里西游,游到南通,不停;游到靖江,不停;游到扬中,停下产卵,不再西游,从不失信。扬中,是河豚的耶路撒冷!河豚是有信仰、真诚、诚信的典型代表!
河豚从海里游到扬中,历经千辛万苦,战胜千难万险。改革开放后,扬中人走遍千山万水,说尽千言万语,经历了“四千四万”的创业历程,提炼出“上善若水、自强不息”的城市精神。中国河豚岛扬中,表面上盛产美味的河豚,把河豚做到全国第一,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;实质上是因为扬中人、镇江人、江苏人,乃至所有中国人最真诚、最诚信、有信仰。孔子说:“人无信不立”。王阳明说:“诚外无物”。习近平主席说:“人民有信仰,民族有希望,国家有力量。”吃扬中河豚,吃的是美味,更是体验真诚、诚信、信仰,收获的是满满的吉祥。让我们一起品尝扬中河豚,开启吉祥之旅!
【引言】
河豚鱼,洄游在竹简里,渔文化,飘香在餐桌上。一走进渔文化生态园,扑面的文气令我频频俯仰,于是我欢快得如一条鱼,在氤氲诗意中游弋、徜徉。
一个题名“简中僊”的入口,模型河豚鱼高踞两侧上方,它们眼珠溜圆,撮口而呼,似在传达别样的思量,身下的水涡形同祥云,俨然仙子自天而降。
竹简,这个古老的媒体,它承载过中华文明的辉煌,如今,它以大写的艺术姿态,站立在生态园的厅堂,并载着河豚等江鲜鱼,一同游向文化的海洋,诗词、书法、篆刻、水墨画,每一个元素如肴馔、醯醢和稻粱,让身临者赏心悦目中,不知所止,物人两忘。
走过满地蒌蒿和芦芽,感受一涌千百尾的豪壮,然后,我从宋朝诗章出发,游到九百多年后的长江。
一个小岛,手持一张名片,吸引来五湖四海的目光,这张名片,一改它杀手的声名,让人不再因毒而心存战惶,给人味蕾极致享受时,又让人感受文化的熏香,从此,它成了一个镀金符号,处书写在这座芳岛上,并渗进人们的血液中,孕育出敢为天下先的勇往。于是,岛自豪地用它给自己冠名,并把积聚的内能不断释放。如今,河豚已游进文化深水区,河豚产业正在做大做强。
且持卮酒食河豚,看我扬中最酣畅,河豚已崛起为一座地标,申遗也迈出铿然跫响,扬中,正擎起如椽巨笔,在江水起伏处,书写诗万行。
【目录】
逃出鬼门关 / 1
青睐 / 5
整装出发 / 10
三上淮城 / 15
获取芳心 / 22
珍品 / 29
异军突起 / 35
万元户 / 40
魂牵连云 / 46
坚毅 / 51
沪上结交 / 58
人生乐在相知心 / 62
如愿 / 67
联营 / 74
涌泉相报 / 78
献计献策 / 83
李双水之死 / 90
二老让贤 / 94
亮丽春江港 / 98
一店一品 / 102
春江街 / 106
情系河豚节 / 113
美食搭台 / 117
心愿 / 121
精准帮扶 / 127
河豚艺术品 / 132
心有不甘 / 137
悔婚 / 143
寻觅英才 / 148
后继有人 / 155
恋恋不舍 / 161
河豚胜境 / 168
豚魂 / 177
【正文】
逃出鬼门关
“动了,妈,哥哥手动了”,张晓江鼓着嘴巴大声喊着。陈金红听到女儿的叫喊,慌忙提起裤子从厕所里冲出来。
“医生快来,我儿子手在动”,陈金红见儿子手抓住床单,急匆匆地跑到医生办公室,“医生快去看看,我儿子有知觉了”。
袁医生赶忙跑到病房,查看张小余,翻眼睛听心跳,“总算从鬼门关回来了,万幸,万幸”。袁根生悬着的心放下了,调整了药剂,配了些药交给护士。
“张小余生命力顽强,他总算是挺过来了,给病人润润唇吧”。袁根生感慨万分,当时在急诊室里检查发现张小余头部受的伤十分严重,虽然想知道他到底伤到什么程度,可是,医院设备落后,没有仪器能够帮他如愿,本想实话实说,张小余脑部受到重击,能醒过来的概率微乎其微,只是看在张长寿同村人的份上,不想让张长寿伤心过度。而今,在他手里,奇迹竟然发生,张小余终于醒来,他开心地离开了病房。
张晓江赶忙倒些温水,用棉球蘸着替张小余润润唇。红红的小脸绽放笑花,哥哥没有生命危险,一家人又有了希望。小姑娘内心充满喜悦,不管怎样说,哥哥能从鬼门关挺过来,是全家人的福气。
“妈,你的裤子没有系好”。陈金红低头一看,外裤掉下小半截,里面的红色棉毛裤赫然醒目,她老脸一红,不好意思地赶忙整理好。
张小余昏迷不醒了七天,他浑身青一块紫一块,头部伤痕尤在,他脑部受了重击。同村的张黑皮在江边起虾网时,发现张小余躺在江堤外滩,慌忙跑过去喊他推他。可是,任凭张黑皮怎么推怎么喊,也不见张小余动弹。
张黑皮恐惧万分,慌忙背起张小余朝他家奔去,“张长寿,张长寿,不得了了,张小余死了”,一面跑一面大声叫喊。
张长寿正在田里锄草,听到喊声,丢下锄头,拼命地跑向张黑皮,从他背上抱下张小余,“这是怎么了?怎么回事?啊,还有体温,没有死,快送医院”。
张长寿大喊着陈金红,让她回家去取钱,与张黑皮一起轮番背着张小余向医院跑去。江边农村还很落后,连辆自行车也没有,张长寿来不及多想,与张黑皮一起向县城如飞般赶。
袁根生当班,见同村人张长寿、张黑皮背着病人冲进他的办公室,急忙检查,吩咐把张小余送进急救室进行抢救。
张长寿、张黑皮脸上脱了色,心跳急剧,他们不顾一切地拼命跑。张小余送进抢救室后,他们瘫坐在地上,喘着粗气,衣服湿透。
陈金红汗如雨下,赶到医院后,把钱交给张长寿,“小余怎么啦?要紧吗?”她惊恐地问道,满鞋的泥土,满身的灰尘,她一点也顾及不上,上气不接下气地追到医院。
“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,我在江边钓虾子,忽然发现张小余躺在江滩上一动不动,叫了半天不见他回声,我以为他死了,慌忙背着他往埭上赶。”张黑皮喘着气讲着发现张小余的过程,心中惊悸,担心地看着抢救室。
“张小余不知得罪了谁,他是被打昏过去的,浑身是伤,头部受到重击,致使他昏迷不醒,能不能起死回生就看他的造化如何。”二个小时后,张小余被送进重症看护室,袁根生告诉张长寿要做好思想准备。
陈金红瞬间老泪纵横,她不敢放声大哭,医院要求肃静,她只好强忍泣声,看着儿子紧闭着双眼,睡着似的,她六神无主,惊恐地看着张长寿。
扬中医院条件十分简陋,三十多间平房分成两排。袁根生是主治医生,是扬中医术高明的大夫。凭他多年行医经验,问、切、察、听,他的结论就是定论,没有人起疑。
张长寿听完袁医生的话,目光呆痴,手足无措,心痛不已。儿子回到扬中才三天就发生了意外,他最近几个月在扬中、浙江两地跑,每次回到家中,心情好像大好,问他合同订到没有,他都说“快了,等老总签字”。
张长寿、陈金红无奈地坐在病床前,看着熟睡似的儿子,已经第五天,张小余还没有醒来,悲痛的心开始绝望,“金红,我先回去,准备小余的后事。”陈金红泪眼婆娑,束手无策。
第七天一大早,张晓江来到医院,“妈,今天是星期天,我不上学,你回家去吧,我看着哥哥”。懂事的晓江心疼父母,看到母亲突然间像是老了十岁,催促母亲陈金红回家休息。可是陈金红说什么也不肯回家,她要等儿子醒来。
张小余终于从鬼门关里逃了出来,他艰难地睁开双眼,见妹妹晓江站在床前,母亲惊惶地睁着大眼。他想说什么,半晌,一语不出,他复又闭上双眼,泪水盈盈。
十五天后,张小余出院回家休养。张长寿、陈金红、张晓江问过他多次是怎么回事,得罪了谁,可是,张小余始终不言一语。他不是不想说,他是担心父母会为他去和人家拼命。
“小馋嘴,你究竟怎么了?你说话啊”。成叔坐在张小余床边,一张饱经风雨的老脸,布满急切之神。
“我,我,唉,还是自己担着吧”,张小余黯然神伤,下定了决心,“这条路一定要走下去。”
当张小余头部受到重重一击后,就不记得后面发生了什么。
“张小余,让你去挖我的墙脚,我已经跑了一年多,眼看就要签订合同,谁让你插手过问我的业务?”李双水愤怒至极,他今天带来三个朋友,把张小余约到江边,与他理论起来。
“李双水,我没有去挖你的墙脚,我也不知道你去了那家厂,他们根本就没有对我讲起你。我们是同村人,一起喝着江水长大的,我的为人你是清楚的,我怎么会做出如此下三烂的勾当呢”,张小余辩解道。
“那常厂长怎么突然要变卦?原先说好合同给我的,前几天我去浙沪化工厂签约,常厂长说还要等等,他提到了你张小余”。李双水怒不可遏,同来的那三个人动手就是拳打脚踢。
“李双水,浙沪化工公司我不再去跑,我放弃,看在同村人的份上,我让给你”。失去理智的李双水四人对张小余不相信,一顿暴打,好汉不敌双拳,更何况李双水他们四个人打他一个呢!不知是谁,操起地上的木棍朝张小余头上就是重重一击,张小余失去知觉,倒地不起。
李双水见打死了人,慌了神,四人合计,慌慌张张地把张小余抬下江堤,扔在江滩上,一阵风地跑掉。
“为了一笔业务,他们又何必痛下杀手呢?”张小余在心里反复问着这个问题,“供销之路充满荆棘,举步维艰。然而,既然选择了这条路,我决不轻言放弃,死,也要死在供销路上。”
一个月后,常旺财来到扬中县,到李双水厂里考察,“你们厂没有你说得那么神奇啊,你们的产品不符合我们的要求。李双水,你夸大其词,做生意不诚实啊。”常旺财愤怒地离开了李双水办公室,“不要你送,我自己看电话簿打电话,在你们扬中考察考察。”
常旺财在扬中待了一周,李双水远远地委随着,他不死心,不能白白在浙沪苦苦跑了大半年。常旺财见没有适合想要的产品,准备回浙江,突然想起张小余,掏出名片盒,翻找张小余的名片。打通了名片上的电话,来到扬中春江综合厂,“请问张小余在吗?”
“张小余被人打伤了,前几天才出了院,我现在派人去找他”,袁根春热情地接待了到访的常旺财。
“常总,这是我的名片,我们春江综合厂是个新办企业,张小余是我们厂的供销员。”
“哦,是袁厂长。”常旺财看着手上的名片,回味着张小余那天烧的鱼,口津汩汩,“这样吧,我先参观你们春江综合厂,然后你们把我送到张小余家里去,我去看看他,这个年轻人有诚意,有绝活。”